等到江景阳跟江景祥带来纺车,还有几大桶的草泥回来,柳氏也做好饭。
下午更是忙得脚不粘地。
尹陶帮江景文复习功课,周四平力气大则帮着搅和草泥。
几个帮忙做香的妇人在午时就来了,这些暴增的草泥必须在当天做完,估计这一天的产量接近万盘。
江团跟柳氏把十斤棉花用碱水煮过,再用竹篓装好送去堰渠下方,放水冲洗。
水从堰坎上的泄洪口出来,三米落差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几乎转眼就将一篓脱脂棉洗得白白软软。
整个清洗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也得益于有这道堰坝和足够的蓄水。
清洗之后,剩下的就是将棉晒干纺纱,再织成经纬稀疏的网布,然后再消毒打包。
直到一轮明月挂上山头,如水如银的月光泼洒下来,将整个大地照得亮如白昼,江家此时也真正闲下来。
江团洗过澡,正坐在檐下梳理刚刚清洗干净的头发。
柳氏拿着一条布巾过来,把她的头发包住熟练的擦着,这样的事她做过十年。
换过几条布巾,见江团头发已经半干,这才嗔怪道:“娇娇以后别晚上洗头又吹风,你看看谁像你这样三天两头的洗发,若是汗湿不舒服,就多篦几次,别落下病根。”
这里无论男女人人都顶着一头长发,又是干重活,哪里有那空闲打理头发,讲究点的七八天洗一次,平时用细细密密的竹篦子将发丝篦过,也有清洁作用。
不讲究的就是方婆子一流的,十天半个月也不洗头,随便抹上水挽个髻了事。
檐口石阶上,江青山倚着柱子靠坐着,旁边小凳上摆着一碟炒豆子,还有一盏酒。
捻起两颗豆子丢进嘴里,再滋溜一小口酒,挤眉弄眼,等那股辛辣过去,才痛快的喊一嗓子:“舒服!”
他喝的是江团用蒸馏酒精时留下的酒尾,再加蒸馏水勾兑的低度酒,度数也就三十多。
喝在口中比村里杂货铺子里自酿的醩酒要烈多了,江青山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喝一小盅解累。
江景阳跟江景文的房间里都亮着灯,现在兄弟俩是各住各的屋子,一个在看书,一个在记账,各有各的忙碌。
今天挖塘的工程结束了,每个人的工钱也结清,还需要江景阳再把总账拢一下。
还有驱蚊草的收购,几文钱也是一笔账,有的结算过,有的累计账,拉拉杂杂写了好几页,也需要登记到一起。
柳氏用木梳把江团的头发梳理一次,看看两个儿子的房间,又是欣慰又是心疼:“景阳这几个月可真是没停住过,人又黑了。”
从修房子开始,江景阳就像家里顶梁柱一样干活,房子修好又是驱蚊香,又是收麦种地,现在更是顶着太阳来回村里村外的跑,被太阳晒得人又黑了几分,几乎要发亮了。
江青山敞着衣襟,惬意的吹着凉风,笑着道:“忙着好啊!你不知道,来帮活的人都夸我们景阳有出息,能识字能算账,懂事又能干,还有人问说亲没有?”
柳氏一下来了精神:“那你怎么说?”
当父母的最爱听别人夸自己孩子好,尤其是在婚姻市场上成抢手货,那就简直是最得意的。
江团很是知趣,借口头发已干,就去了江景阳的房间,夫妻俩才好继续说下去。
江青山想起那几个有意无意在自己面前,提自己媳妇娘家侄女如何善长做家务,自己女儿如何孝敬老人,又会做针线等等,还有人就说某姑娘读过书,认字。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想探听一下自己的口风。
再有一个月,江景阳就十七岁了,在乡下人家里,正是定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