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先交出玉玺[基建] 第113节(2 / 2)

萧子瑢笑道:“我能有什么忙的?摄政王在前线,我能做的就是稳住后方给他提供粮草而已,这些事情又不需要我亲自做。”

又提到了粮草。

萧衍和柴河心里都有些无奈,他们不提供粮草本来就是在等着摄政王爆发的。

一旦摄政王爆发他们就有理由将摄政王调离南兖州,换别人过去。

结果摄政王真的能忍,军营也没听说缺食少穿,这让所有人都摸不透萧雪行的底细,对他更加忌惮。

然而摄政王不爆发,宣城王爆发了啊。

第132章

萧子瑢直接打乱了他们的布置,当听不到呢,看宣城王这架势恐怕是要跟他们没完的,他们不了解宣城王,不知道对方会做什么,尤其是对方成长的环境跟他们不一样,可能不知道其中的“游戏规则”,偏偏他还身份贵重,一个应对不好就出问题。

萧衍还想坚持一下,这么多年他被萧雪行压制的够呛,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萧雪行手上有兵权。

当然他手上其实也有一部分兵权,但问题是他手下的兵比起雪字营来说差远了。

真要比较起来大概就是狼跟狗的区别,萧衍也想让手下的兵去见见血,可他手下没有带兵的人才,他自己也只是会养兵,比起萧雪行自小就跟在萧赜身边征战的经历差远了。

萧衍想坚持,柴河却不想坚持。

南兖州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们扯后腿就扯后腿了,毕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但现在魏帝都亲征了,仓促之间唯一能挡住对方的就是摄政王的麾下,还在这里给对方下绊子是想要一起去死吗?

柴河当机立断倒戈:“殿下不必忧心,臣立刻派人去调运粮草。”

他也不只是说说,在请示了萧铉之后立刻写了一道手令让人拿着去最近的粮仓调遣。

萧子瑢其实不是很满意,现在魏帝带人打到家门口了你们才着急,早干嘛去了?

他想让这些人给萧雪行道歉,不过他再天真也知道这件事情不太可能,只好说道:“如此便有劳尚书令了,不过从桃源城过去应该会快一些,所以这边运送粮草的队伍不会停。”

柴河十分上道说道:“既然如此不知桃源城有多少存粮?届时下官会让辎重队将粮草运过来补充桃源城所用的粮草。”

萧子瑢挥手说道:“不必了,这个就当桃源城之前欠的税吧。”

萧子瑢早就在盘算这件事情,桃源城不管怎么说也是齐国的地盘,交税是必须的。

当然目前应该没人非要让他补税,但这种事情就是一个定时炸弹,现在看上去没什么事情,万一将来有人想要对桃源城发难,说不定就会用这个做文章。

萧子瑢不敢说能将桃源城打造的滴水不漏,但至少不希望这方面有漏洞。

反正桃源城也有一部分存粮,纳税就纳税呗,而且一开始桃源城是从无到有,按照齐国的律令,无论是垦荒还是什么,一开始都是有税收优惠的,符合规定还能免税。

萧子瑢之前研究了一下,桃源城至少有两年免税期,这样算下来实际上只要交一年的税就行。

不过之前他不太好提这件事情,现在倒是个不错的时机。

众人也没想到宣城王居然还惦记着税,一时之间都有些意外。

萧铉冷静下来听到他这句话也不由得笑道:“你倒是细心。”

萧子瑢直接让人将户部的文书拿过来说道:“这里是桃源城历年的粮食产量和税收情况,侄儿也让人计算过税收比例,现在侄儿要运送到前线的粮食比一年的税收多,不过这也无所谓,非常时期非常应对。”

他这一套听得人一愣一愣的,没想到萧子瑢居然全都算得明明白白。

宣城王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会违背律法,但也不会傻乎乎的白白多提供粮草。

他可以多给,因为那是摄政王的队伍,但也会大大方方告诉大家,别想跟他装聋作哑。

柴河多看了他两眼,之前在他那里代表萧子瑢的符号就是废帝或者宣城王。

如今他倒是觉得这位宣城王很有意思。

萧子瑢当初是认真研究过齐国律书的,因为他要专门给桃源城写一本律书。

并不是所有后世的东西都是最好的,适合当下的才是最好的东西,律书也是一样。

萧子瑢想要写就必须根据时下的民生来写,不能跳脱出大家的三观,要不然本来律书就很复杂,这么一搞估计律书就更没人能看懂了。

既然研究了税收相关自然也认真看了一遍,这个也不需要研究很久就能知道桃源城到底需要纳多少税。

柴河作为尚书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不需要知道太过精确的数目,只要扫一眼就知道大概数目对不对。

不过他在看到那些数目之后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桃源城的粮食收成怎么可能这么好?

这种粮食收成哪怕在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区也算是不错了,桃源城地处深山之中,本来能够耕种的地方就不多,产量怎么可能这么高?

可问题是宣城王没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面撒谎,撒谎之后他还要多交税,何必呢?

柴河微微蹙眉说道:“不知桃源城的土地麟册可否给下官一观?”

萧子瑢十分大方,尚书令管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合格的尚书令整个国家的耕地分布和大小都在他的脑子里。

至于不合格的……那就各种各样了。

这份麟册之前萧铉刚看过,正好在给尚书令看一遍。

柴河对这方面比萧铉还要熟练一些,拿到之后第一时间有些别扭,因为萧子瑢记录的方法跟朝廷的方法不太一样。

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整个桃源城从上到下都没受过相关方面的“正规教育”,能记得记录这些东西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