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灯影里他神情冷淡,线条优美的唇角抿得像一柄利刃,跟平日那个嬉笑怒骂的人毫不相干。
明鸾垂下眼帘微微后退一步给他行了个礼,直起身,赵睿之已经转身上了马车。
到了天明,明鸾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前日太子在太后宫里赴宴时中毒呕血,险些不治,这次是皇上命人疾驰送了信来请赵睿之进宫。
明鸾坐在书房写字,听见外头西隐先生跟黄老先生说话。
“这要是皇上登基三年,估计也不会请赵王爷去了。”
黄老先生叹息:“皇上比之先帝可是差得远了。”
西隐先生:“你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黄老先生道:“前朝邴曦城,当时的大文豪,桃李满天下,弟子之中最以汪溶为荣,写诗著书立说,无不提这个弟子,逢人便赞颂——”
西隐连忙伸手摆住他:“明鸾过来听听,你先生讲故事呢。”
明鸾写完手下的一个字放下笔,过来替两位先生续茶。
西隐问她:“邴曦城听说过吗?”
明鸾摇头。
西隐:“那那本桃林小记看过吗?”
这个明鸾倒是知道:“看过,可那不是清澜先生写的吗?”
黄先生长长地叹了口气,怅然道:“他后来改了名字,连姓名都舍去了。”
邴曦城的得意弟子汪溶十七岁时背叛师门通敌叛国,杀渝州方氏全族上下共计七十六口人,连上在襁褓中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邴曦城得知后自挖双目,之后勉力活了几年,亡故时年仅二十八岁。
明鸾听得西隐缓缓讲述,情不自禁的打了哆嗦。
黄老先生却接着道:“然而邴曦城之后流传甚广的几首诗词小记却都是在他最后双目失明的几年写下来的。”
非同常人一般的经历,为他的后期作品蒙上了一层阴郁,使得那些情感细腻又悲伤。
明鸾想,当时的清澜先生,活着肯定是生不如死的,就像熊熊燃烧的一截木头,那火势再大再旺,也终有烧成灰烬的时候。
奇怪的是,从前她看这里的人或者事都觉得像隔了一层,而现在听着前朝的那些事情,又仿佛感同身受,会不由自主地去想那些人的内心世界,一定是很复杂的罢?
她问:“先生,太子中毒,为什么叫王爷回去?”
黄先生目光含笑:“那自然是因为皇上根基不稳。”
皇上虽然已经登基,可登基不足一年,万民瞩目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
“并不是人人都担得住万民的目光的。”
“这时候皇上就需要先帝爷的儿子来帮扶了。”
西隐先生把玩着手里的茶杯:“你说这些做甚么,左右都是赵家的家事。”
黄先生看着明鸾:“孩子要一点一点的教,不能临到头上了,再教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