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的病弱长子(快穿) 第82节(2 / 2)

只要看看太后都能胆大妄为到连皇帝亲儿子都敢害死,不难想象太后娘家曾经跋扈到了何等地步。

太后娘家人说的话,水氏不可能全信。

太后娘家人觉得身世一?事终究上不得台面,他们也没想过水氏会直接找上皇帝和盘托出。

有皇帝帮忙追查,真相揭示得又快又准:原来水氏外祖母不甘被长辈们“卖”去联姻,就和竹马情?郎约好私奔,在半路上太后娘家人追到这对苦命小鸳鸯,直接杀了水氏的外祖父,并把水氏外祖母带回了京城。

水氏外祖母花掉了全部积蓄,收买了一?位老嬷嬷,把?她和情?郎的骨肉送出京城,托付给了一?户商人。

这户商人是行商,太后娘家人想再派人追回就很不划算,于是睁一?眼闭一眼得了。

水氏外祖母最终还是被家人“卖”去联姻,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得知真相后水氏拍了桌子,“他们居然有脸找上门来哭诉!”

皇帝总是要为媳妇出气,太后娘家父兄子侄牵扯不少的大多判了斩立决和绞监候,余下的本想法外开恩让他们回乡了事,现在皇帝改了主意:抄家发配!

等先帝的丧事办完,皇帝带着一?众宗亲权贵,在先帝灵前办了已经彻底疯癫,不时胡言乱语的闵王。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闵王都没有恢复清醒,这对他而言也算是件幸事。

闵王世子在楚王攻城后主动投降,所以他侥幸得以活命,但后半生注定要为先帝守灵了。

至于伦令与和敏……两人都算是宗亲,皇帝格外开恩,赏了二人一人一条白绫。

和敏此时已经生下儿子,得知两个儿子都会送到无子人家好生收养,临死前她难得流露出些许母爱,“也好。我?这一?生都让太后误了。”

水氏听见和敏临死前都在埋怨别人,也只能冷笑一?声:死不悔改。

而伦令跪在地上,手?上拖着?白绫,整个人忽地癫狂了起来,他冲着水氏大吼,“是你!你也重活了一?辈子!为什么在这一?刻……”

皇帝真正接手?他皇兄遗留下的各种麻烦,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送走伦令与和敏夫妻俩这种小事,他不会放在心上。

但他觉得让清清亲眼看着?仇

人殒命,能更好地跟他过日子,因此清清有孕在身他都允许清清在毅儿作陪的情?况下去见证“这一?幕”。

嵇东珩直接轻轻按了下水氏的肩膀,上前直接截断了伦令的怒吼,附在伦令耳边道,“谁说重活是为了让你弥补前世遗憾的,也有可能像你现在这样,让你死个明白。”

嵇东珩说完,也不管伦令反应没反应过来,一?个窝心脚踹过去,伦令倒飞出去,撞到了立柱,不动弹了。

这是替委托人的一?脚。

负责任地说,上辈子伦令可以救下他的儿子,也可以不那么折辱自己的前妻水氏。但凡伦令有那么一?点良心,念一点旧情,他都不至于落得现在的下场。

嵇东珩回到水氏身边,内侍们上前利索至极,一?盏茶的功夫就送走了伦令与和敏。

伦令、和敏与太后闵王他们的待遇一?样,一?口薄棺埋葬于京郊皇陵边上,连个墓碑都没有。

水氏看似平和,实际在送走伦令的三天内都在做梦,现实与梦境交织,让她睡不安稳,脸上便带了样,颇为憔悴。水氏再怎么勉力遮掩,又如何瞒得过朝夕相处的枕边人皇帝?

皇帝顿时后悔允许媳妇去“观刑”,这天早朝散了他特地留下嵇东珩,问他该怎么办。

皇帝大概是想要点安神?安胎的神?药,嵇东珩却觉得水氏足够坚毅,靠她自己完全能撑过去,“这是她的心结,过阵子就好了,实在不成,我?再给她弄好药来。”

皇帝要的就是这句保证。

水氏的确是强人,半个月左右便自行调整过来。

她大着?肚子和手?下人商量着明年在皇庄全面改种金稻,同?时安排其他作物的杂交实验。

第二年刚出正月,水氏就发动了。

这个七斤多的胖小子差点要了水氏半条命,嵇东珩充值十万两,给水氏兑换了足够的药物,让水氏平安闯过这一?关。

等到这胖小子满周岁,以及小表姐成婚有孕,嵇东珩就亲自上书请皇帝让他就藩——伦令虽然是人渣,但也是水毅亲生父亲,守孝三年终究不可免。

他的封地在京城的地北面,是个适合搞试验田的好地方。

以皇帝和水氏的精明自然明白嵇东珩这折子真的

是在“道别”。

水氏很是动容,“您要走了?”

皇帝这会儿并不知道所谓前世,但明白水毅壳子里?的并不真的是水毅,“能不能再多留下些时日?”

嵇东珩笑着?摇头,“南月国十二皇子除掉了他哥他爹,转眼就要登基,接下来为了坐稳皇位势必要挥师北上……毕竟再不来打架,留在大周这边的钉子都快让你们清完了。看他搞这么一?出,我?就彻底安心了。”

南月与大周交锋可是国战。

这位南月新君脑子一?热,说打就打,史书上可有许多因此一蹶不振三世亡国的实例。

最后嵇东珩不忘嘱咐,“壳子我?还给水毅了。他野心不大,心性还是个少年,你们尽量包容一二,不然你们死了我?可是要讨说法的。”

皇帝与水氏闻言相视一?笑,又齐声道,“您放心。”

从宫中出来,回到自己的王府,嵇东珩和泪汪汪的水毅挥手道别。

跟小狐狸一起回家,嵇东珩自己心有明悟:这次收获比我?预想得多。杂交水稻威力这么大?确切地说他感觉他得到了额外的嘉奖不是因为他直接留下了黑科技,而是真正培养引导了两位粮食学家。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后者的奖励着实超乎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