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模、二模考试的到来,高三年级彻底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基本上学生在这会儿也都差不多定了型了,模拟成绩一下来,谁能考什么学校老师们心里都大体有数。每个老师都在班里详细分析了各分数段的情况,随着那些红红绿绿的分数曲线,学生们仿佛马上分出了三六九等。
陈寻和方茴的成绩都算名列前茅,在全区排名里也算得上靠前的,进重点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六月初在地坛举行了高招会,他们的父母都去了,希望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填报好志愿。为了不影响复习,陈寻和方茴都没跟着,他们俩这次可算有了点绝对自由的时间,家长们在会场商量志愿,他们在电话里商量志愿。
“我觉得计算机专业不错,报纸上不是说最缺it业人才么?l大的挺好的!”陈寻夹着电话抱着一大厚本《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说。
“第几页?”方茴手里抱着同样一本书,“哎呀!至少得590多分呢!这可是热门学校热门专业!”
“我觉得还行呀,万一咱们赶上小年呢?总比什么生物工程要好!分数那么高我都不知道到底是学什么!”
“你觉得环境工程呢?最近环保越来越被重视,崔老师不是还让咱们准备关于环保的作文题材呢么?”
“也行,那咱们就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计算机,第二专业报环境工程。”
“那二志愿呢?”
“北x大呗!专门捞一志愿落榜的学校啊!再说二志愿也不重要了,基本上考不上一志愿就掉二批了,除非服从调剂到外地,那可就指不定上哪儿了!”
“嗯!那二批呢?咱们报个管理类的学校吧,我妈说学金融保险什么的也挺好的,还有那些叫注册什么师的,我看在银行的那些人都是白领。”
“成啊!我还想学工商管理呢!或者那什么财务管理,出来当企业的经理,多牛啊!”
“那二批一志愿就报w大吧!一专业工商管理,二专业财务管理,三专业会计学,怎么样?”
“好,反正咱俩得报的差不多,后面的第四专业第五专业什么的可以写点不一样的,前面都要一样啊!”陈寻合上书说。
“我就怕到时候李老师看出来……”方茴担心地说。
“到这会儿肯定没事!志愿咱们又不可能瞎填,都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写的,家长也得拍板,所以她不会说咱们!”
“咱俩能最后考一起吗?”方茴有点没信心,她一想起高考就紧张。
“绝对没问题!你想想咱俩平时也差不了五六分,都是在一个分数段的,只要正常发挥,不可能考不到一起!”陈寻笃定地说,其实他心里也有点没谱,但是方茴显然也分担不了什么,她更加胆怯,所以他只能使劲说服两个人,一定可以。
最终填报的志愿两个人还是在专业上有点出入,他们的家长不会以他们个人的兴趣为出发点,不过说实话那会儿的高三学生也没什么兴趣可言,爱好几乎等同于玩物丧志,大多数人不会用自己真正的志向决定未来,更多的是从未来就业的角度考虑。没办法中国就是人多,必须要先保证有能够提供工资的经济基础,然后才能去考虑发展自己的上层建筑。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政治必考题,所有人从小到大就烂熟于心,到现在也都深刻领悟了。
但好在从上往下看他们的报考学校是一致的,如果正常发挥,顶多是专业不一样,还是能保证在同一个学校里面的。
不久后高三全年级开始评选区级三好生,每班推选两名同学,然后全年级按班对候选人进行投票,最终确定四个名额。这个称号不仅是荣誉,还可以在最后的高考成绩里加上20分,是实打实的超级优惠。陈寻虽然没当上a班班长,但因为以前在学生会和团委都是干部,有过不少优异表现,加上侯老师的推荐,所以被任命为a班团支书。他也在这次的候选人中,在a班投票的时候,他给自己投了一票,虽然有点不符合中国谦虚谨慎的做人标准,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陈寻也顾不得许多了。
谁知唱票的时候陈寻猛然发现自己的人缘居然好得惊人,眼看看一张张选票念着都有他的名字,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心想万一弄个全票,所有同学就都知道他选了自己,那可是丢人丢大发了。就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突然一张选票没有他的名字,陈寻丝毫不见懊恼,反而雀跃起来,最终他以全班只差1票全票,全年级234票的结果,获得了20分的加分。
陈寻把这事告诉了赵烨乔燃,两人都骂他有狗屎运,那个没投他票的人反而给了他台阶下,又不好和别人说,肯定心里憋屈极了。陈寻十分得意,玩命感谢匿名者给他的莫大帮助,虽然最后谁也猜不出这个人是谁,可他真的一点都不在意。
比较在意这件事的倒是方茴,她对于两人之间这凭空20分的差距惶恐不安。
距离“黑色三天”前两周,学校统一放了假,把最后一段冲刺复习的日子留给了学生自己,这样更有针对性,每天只安排老师在学校答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有点悲情的味道,每个老师都祝福他们能取得好成绩,每一节课都成了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最后的交流,每一次铃响都用掌声来谢谢老师的教诲。同学之间互相道别勉励,有写同学录的,有拿出集体照让大家在背面签字的,有的干脆把校服脱下来让老师同学在上面留言。
方茴他们在中午终于聚在了一起,这一年来他们都没好好在一起待过,刚上高三时有一次一起吃饭,出来的时候正和从旁边饭馆走出的高三年级各班老师碰个正着。于是各班老师找各班学生,一起打着饱嗝,在大街上就充分地教育了他们。而当他们再次相聚,竟然已经是高中年代的最后一天。几个人虽然又说又笑,心里却都是空落落的。
他们围坐在学校后院的一棵大树的栏杆上,每个人都远远看着分外熟悉却离别在即的记载着欢笑与泪水的校园,离别的愁绪慢慢缠绕上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