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有幸见高僧(2 / 2)

奋斗在盛唐 牛凳 1251 字 18天前

崔耕还了一礼,道:“好说,好说。这位大师你……”

“我这族侄可不简单。”张泳迫不及待地介绍道:“他颇具慧根,自幼出家……”

然后,张泳讲了张遂几个小故事。

话说,张遂在嵩山跟随普寂大师修习时,有一天,当代著名的道士卢鸿,拿着一篇文章来到寺院,说:“我写的这篇文章长达数千言,用字生僻语句怪奇。请在群僧之中挑选一名聪明颖悟的,我要亲自向他传授一遍。”

不用文,卢鸿这是砸场子来了。

普寂便让人召唤张遂过来。

结果,张遂只看了一遍,就把文章放到了案子上,微微一笑道:“不好意思,这篇文章我已经背熟了。

卢鸿当然不信,要张遂当场背来。

当即,张遂神情自若地背诵起这篇文章,语调抑扬顿挫,一个字也没有遗忘。

卢鸿也只能认输,对普寂说道:“他不是你我所能教导的人,还是让他随意到各地游学吧。”

从那以后,张遂名扬天下,武三思知道后,派人去请,准备把他收入幕中。

但是,张遂坚持不就。

这样一来,张遂的名气就更大了,武则天甚至亲自派使者去嵩山,请他出山,结果,人家张遂还是不为所动。

张泳提起自己这个侄儿来,真是眉飞色舞,与有荣焉。当然,也有点暗含的意思,那就是崔耕你得悠着点儿,别来硬的。俺们张家有这么一个大名人,稍微说点你的坏话,马上就全国关注。

崔耕当然知道张泳的所思所想,不过,他此时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激动道:“您俗名张遂,法号可是一行?”

“不错,正是贫僧。”

崔耕紧走几步向前,拉住了一行的袖子,道:“今日得见大师,崔某人真是幸何如之啊!”

嗯?

闻听此言,不但宋根海等人,就是张遂都愣了。

论名望,崔耕可比张遂大多了,怎么崔耕连“幸何如之”的话都说出来了?难道……他是在有意拍张遂的马屁?

崔耕的激动当然不是拍马屁,而是张遂在这个时代,确实是最顶尖的高僧。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

比如说,唐玄宗晚年曾问他,朕还能活多少年啊?张遂就说,早着呢,您起码得行了万里路之后,才会龙驭宾天。

唐玄宗仔细一琢磨,朕整天在皇宫里,什么时候行满这万里路啊?可见朕一定还能再活个几十年。于是,重赏了张遂。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入蜀。直到这时候,他才明白,张遂所言“行万里路”的真实含义。

当然了,现在崔耕如此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张遂这些神神叨叨,也不知是真是假的传言,还有——

他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微微一笑道:“众位,那个堪比糖霜工坊和玻璃工坊的产业,本官已经想出来了,此事就要着落在……一行大师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