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 / 2)

嬉闹三国 春溪笛晓 2242 字 9天前

司马懿:“…………”

你这是在为难我司马瘦达!

司马懿说道:“你要的这等人才,太常衙门怕是凑不齐这么多。”

曹冲对此不甚在意,兴致勃勃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那我们往外找找,先搞几个来实习,实习过了给他们转正机会。要是没过,那就让他们原路回去。”

白嫖实习生,资本家普通操作,用完说你不顺手,直接把你开了,不仅不用给你编制,工资开得老低,同时还能不给你交五险一金。残忍,冷酷,无情!

司马懿眉头一动,点头应和道:“也可以,回头我把消息递出去,看看有没有人举荐些适合的人选过来。”

曹冲等的就是这句话。

司马家,河内郡望族,司马八达目前虽不是人人都出了头,却也已经有好几个早就崭露头角。

司马懿出身于这样的大家族,交游的自然也都是世家大族出来的子弟。要白嫖不能逮着寒门子弟祸害,肯定得祸害世家子弟才适合!

世家子弟无偿参与太学重建工作,悉心为寒门子弟铺就入仕之路,最终达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美好结果。

这个计划,听起来就叫人特别感动!

曹冲一脸诚挚地拉着司马懿的手殷殷嘱托:“我认识的人少,还得麻烦仲达先生您帮忙递递消息。”

司马懿对上曹冲真挚无比的眼神,心里莫名打了个突。

他的直觉向来非常敏锐,听见曹冲这么说莫名感觉里头大有问题。

可他把整件事在心里打了个转,却又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昨天有人找上他打听曹冲的情况,今天曹冲这边就需要人,巧是巧了点,但怎么看都是瞌睡有人递枕头,他正好可以卖个人情出去!

那么,到底有哪里不妥?

司马懿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也不再暗自纠结。他与曹冲商量完捞人才的事,便又讨论起怎么遴选适合的太学博士。

太学博士才是真正的学问要好、品行要好,要不然怎么配为人师表?可问题就在于,够格为人师表的大儒不一定愿意来当这个太学博士。

曹冲对这些不太懂,他看了看司马懿列出来的名单,只觉一个都不认得。他唉声叹气:“这活儿不适合我干。”

步子不能一下子迈太大,即便有心要革新人才选拔制度,他也不能直接把读书人的根给拔了。

所以,太学不能像建国初那样直接开除所有老学究,大搞文学改良,公然号召大伙“不用典,不讲对仗”,直接跑步进入白话文时代。

按照这时代的惯例,一般春秋之际教《礼》《乐》,冬夏之际教《诗》《书》,中间穿插研读《易经》《春秋》,课表都给排好了,教学任务倒是不重。

曹冲觉得这可以当预科,也就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接下来就可以分科培训,直接对接对口的衙门,即便不开科举,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输送点专业人才!

按照这个规划,前期可以先骗点大儒过来好好教基础课程,后面的计划等他们教得差不多了再悄悄地给安排上!

东汉时期文风大盛,读书人很受尊敬,很多大儒只要传出要讲课的消息,可能就有数以千计的读书人赶去听讲;要是哪个大儒离世,那场景就壮观了,说不准得有几千人一路相送!

这些大儒不鸟朝廷,会被称之为“高士”,人人都赞他们品行高洁,而不会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这么厉害的人物不愿意为朝廷效力,应该是你们当皇帝的和当官的要好好反省自己!

曹冲对这种文人风骨也颇为敬佩,只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的大儒。

这些人可能文学上没有高士们出色、名声上没有高士们响亮,可他们好歹能为朝廷输送点有用的人才。

可惜从东汉的清议发展到魏晋的清谈,大多都只是局限于对人物的评议、对玄学的讨论,并没有人真正把议论探讨的功夫放在真正可以经世致用的学问上!

经世致用这个概念是明清之际才被拉出来强调的,当时理学、心学逐渐奔向唯心理论。本来读书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许多人只顾着修身,直接扔开了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养出一堆只知之乎者也的腐儒。

顾炎武等人提出一系列的口号,想要把读书人从专注“修身”陷阱里面拉回现实。

可惜人心顽固,并不是轻易转变的,口号喊得再响亮,很多人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不过顾炎武所在的时代背景,倒是与目前颇为接近:先是东汉末年名流用清议得誉,后有魏晋时期名士靠清谈出名,虽说其中不乏真正的、令人钦佩的清流,但也有许多人靠着清议与清谈沽名钓誉!

最严重的时候,打招呼的时候要说“我最近注了本《老子》”“好巧我最近注了本《庄子》”“来来我们来讨论讨论《周易》”。

相反,要是你谈论治国治民之法、强兵富民之方,别人会说你是俗人!

倒不是说魏晋风流就一无是处,至少这个时代对于艺术觉醒以及个人觉醒等方面意义重大。

这时候出现了许多真性情的人物,著名的竹林七贤就不说了,时人也开始表达对妻子的深情,比如潘安为妻子写起了悼亡诗并终身不再娶,又比如后世所说的“不辞冰雪为卿热”。

“不辞冰雪为卿热”讲的是妻子病重,高烧不退,丈夫跑到雪地里把自己身体冻冰,想用这样的方式给妻子降温。可惜天不从人愿,妻子还是没能好起来,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第二年,丈夫也因为伤心过度随着妻子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丈夫离曹冲很近,目前已经快一岁了――而且不是别人,正是曹冲的未来小舅子荀粲。

这是一个很有“人性”的时代。

只不过就目前而言,乱世初平、百废待兴,还是更需要实干家,而不是艺术家。

艺术家并不能让百姓吃饱饭。

百姓吃不饱饭就看不懂艺术。

曹冲准备提出“经世致用”这个概念把跑偏的风气掰回来。

人孔子、孟子讲的都是怎么治理国家、怎么澄清世道,哪怕总是被人排挤和冷落,也坚持不懈地周游各国兜售自己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