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_284(1 / 2)

独立电影人 superpanda 1302 字 17天前

莘野又在两座城市新建设了“深蓝影院”,不过这回,深蓝影业是选择了自己建设。2007年,莘野收购了某地产的全部股权和债权,因为有了这个壳子,他就可以独立拿地。目前的政策是,地产公司自有资金占项目款至少要30%,深蓝足够应付了。

还是这年,莘野爸爸“退休”了,xyz集团被交给儿子。不过,公司的ceo是robert带的十分喜欢的老下属,他来负责公司运营,莘野基本不干什么。

…………

2014年,两大电商阿里、京东先后登陆纳斯达克,腾讯、阿里对独角兽疯狂投资、疯狂圈地,他们旗下的独角兽刺刀见红,不断火拼,比如滴滴、快的,他们要把一切东西都牢牢地攥在手心。

互联网企业同样没有放过“电影”这块肥肉。2014年前后,互联网的雄厚资本大举进军电影行业,他们开始收购、投资电影类的企业公司,纷纷布局这一市场,还成立了各种“影业”,比如,2013年末,阿里巴巴就成立了数字娱乐大事业群,又建立了阿里影业,从幕后走到前台,而其他的大中小的it公司也不干落后。

投资电影的主力军转变为了it公司,谢兰生等导演感到电影行业又变天了:这些公司把电影的一切模式都改变了,社交网络瞬间变成电影宣传的主战场,手游等等衍生品为电影后续提供可能,而“大数据”等东西为电影摄制带去指导。也就是说,投资会拿“大数据”让导演、制片服从安排。

在20042007年呢,主力军是广大的煤老板们——捧女星,赚吆喝,电影导演用几小时听听他们的发家史,资金就到手了,到2008年左右,主力军是新暴富的地产商们。可再后来,影视公司一个一个上市、并购,还搞对赌,到2014年,终于,互联网公司进场了。

投资商的广泛干预比较像是好莱坞,可,这一模式比好莱坞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it公司缺乏专业,迷信数据,也缺乏热爱,深蓝这种电影公司的意见就专业许多。再比如,中国是导演中心制,不善言辞的导演们根本无法说服对方,而美国是制片中心制,有经验的制片人们可以帮忙从中周旋,而投资者一般来说不愿得罪大制片人,也更倾向相信大制片人,再比如……

这个趋势会让电影变得好,还是变得不好,谢兰生真看不清楚。他只知道,以后电影的导演们会更处于夹缝当中。

也许,会经过一段时间拼命迎合的混乱期,投资者们才会发现“一味迎合”没了作用,才会发现导演等等有多重要。

在浮躁的环境之下,人也变得好忙好忙。以前主创提前一月进入剧组筹备电影,现在则是一两天,而演员们也经常是到片场了才背台词。真正想为一部电影花时间的人很少了。

另外,这年,视频网站提出了个“网络大电影”的概念。

谢兰生又继续拍摄他想拍的文艺电影。

而莘野呢,电影赚钱,投资赚钱,商场赚钱,别的也赚钱。他资本也玩儿得溜,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信托融资……各种方式。

到2014年年末,“深蓝影业”的总市值突破千亿。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比如枯燥……但这几年还是要写……依然还是红包退款!后面再也没背景了。

注:当时三大独立影像展:北京独立影像展,中国独立影像展,云之南记录影像展。现在呢,最大规模类“独立”的是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它也不是官方办的,片子并未全部过审,然后只收青年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片。first也提供资金、提供面向投资方、发行方的提案会等等东西,电影质量还挺高的,比如《北方一片苍茫》后来拿了鹿特丹的金虎奖,《八月》拿了湾湾的金马奖,《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也是这出来的,他拿过短片特别奖。获得/提名电影奖的还有其他一些片子。这电影节对电影的技术要求并不高,dv拍的也能拿奖,而且如果被关注了投资人会投资重拍。

额,电影节被关停这段犹豫很久要不要写,毕竟,之前涉及到官方的都发生在远古时期,而且官方并未避讳,资料来自正规出版物。可这一段呢,时间较近……想来想去最后觉得,既然是写独立电影近30年的发展史,这个重要的变化就还是应该说一说,不过这里注明一下,具体细节主要来自当事人的网上回顾,还有北电一位教授张献民的几篇文章,不敢保证其权威性,不能保证credibility……

上章写到北京奥运。本文导演都架空了,就没说多,这里讲讲。众所周知,开幕式是张艺谋来负责的。请导演而非别人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导演会对开幕式的转播效果更有把握,而当时呢,比起现场,官方其实更加在意开幕式的转播效果。